2024年6月3日晚上,河西学院文学院研究生班举行了第十三期读书会活动,本期主题是“理解、践行‘大语文教育’”。读书会由哈建军老师主持、赖琪虹同学做主要汇报。
赖琪虹同学的汇报分三个部分:“大语文教育”观的概述、“大语文教育”观与“三新”契合点、 践行“大语文教育”。
首先,“大语文教育”观是由张孝纯先生提出,后来经张国生、丁之凤等丰富、完善,其内涵概括可概括为“一心四合”。即以语文课堂为中心,将语文学习同学生的校园生活、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,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,把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,把读、写、听、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,使学生接受强有力的训练和全面的、整体的、能动的和培养。大语文教育的特点是开放性、实践性、整体性。
自“新课改”以来,“大语文教育”再次成为教育热点。因为“大语文教育”注重语文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,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,保持综合性、实践性、开放性的特点,这些与“新课标”“新课程”“新高考”的理念有高度的一致性。
如何将“大语文教育”观融入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呢?赖琪虹同学以《谏太宗十思疏》为例,展示了自己的理解与教学设计。该教学设计以辨明体式为切入点,由篇到类,联读《谏逐客书》《答司马谏议书》,把握说理策略和语言艺术;教学设计将课内延伸到课外,在现实生活和实际的交际中,注意根据表达的对象和目的来灵活运用“谏”术,引导学生学以致用。
在读书交流中,哈建军老师先让在场同学就“大语文教育”发表了自己在读书过程形成的认识和看法,并逐一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了点评,指出同学们在阅读的广度和读书联系实际方面的不足,强调了读书贵在交流分享中相互督促、相互借鉴。哈建军老师对赖琪虹同学的汇报讲解也做了点评,指出读书要带上六种“意识”:问题意识、资料意识、笔记意识、文献意识、借鉴意识、思齐意识。同时哈老师强调同学们的读书要与课堂观摩、调查实践相结合,要从教学案例中发现读书的内在动力和阅读侧重点。